人工智能的到來,為解決行業海量數據、提高視頻價值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與發展新思路。無論技術如何革故鼎新,為用戶創造價值是亙古不變的宗旨,但在這波浪潮中,由于資本與商業的浮躁,行業中也出現畸形發展的苗頭,讓企業發展偏離了原有的軌道。本文邀請上海趨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飆圍繞安防+AI的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。
Q:a&s總經理、總編輯
A:上海趨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徐飆
關玉娟:如何看待當前安防企業在人工智能的定位?
徐飆:行業選擇與戰略定位需要注意的是當前處于弱人工智能時代,深度學習并沒有解決核心的問題,因此市場上并沒有真正到達同質的階段,例如人臉識別的應用,實際上可以分為多種類別,如主動配合與非主動配合、門禁與客流量管理等,并非是一種技術便能通用,因此大家都先在談垂直場景落地與垂直商業邏輯,但其實一走到垂直,便是要把橫向(通用)的東西變成縱向的。
我們自身的定位與商湯、曠視、依圖等不同,他們自身的發展要求很難靠一個行業去滿足,必須讓技術能覆蓋更多的行業才能挑戰更高的發展目標。在弱人工智能時代,因為技術發展很快,因此我們的定位也不必急于一時去覆蓋更多的行業,讓自身技術成為通用型,選擇一個具有門檻的行業,更適合我們自身的發展。相反那些標注要做通用技術的企業,會受限于自身行業算法投入、行業估值等因素在某些行業的競爭力上就明顯處于劣勢,這也給了專注行業的中小企業機會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們避開當前頭部公司重點投入的無人駕駛、無人零售等行業,以目標跟蹤技術及目標行為分析技術為主,專注在監管、門店、社區三大行業。
關玉娟:在監管行業中,安防廠商很少真正進入的原因是什么?
徐飆:之前的確有些廠商有涉足這一領域,從無到有需要一段經歷,從有到精又是另一段不同的經歷,這對于一些沒有打算深耕的廠商而言不會那么的輕松。再加上行業的選擇面太廣,監管可能還未成為一些大公司的獨立事業部,這從側面說明了對其對總體營收也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。同時監管屬于高服務行業,當前智能還不成熟,而且標準化的東西很少,因此不能像攝像機購買完后就能用,需要廠商在每個點中投入一定的資源,形成強有力的服務支持。
關玉娟:集成商合作伙伴對于你們的技術服務的消化能力如何?
徐飆:很多的參數設置都需要專業的支持,比如圖像的亮度與色度,都不可能是定式的參數,需要根據不同現場環境進行設置,集成商如果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很難支持。
關玉娟:企業將如何去推廣智慧監管方案的普及?
徐飆:一方面是企業主動去與用戶交流,另一方面是國家出臺的相應政策推動,加上這兩年人工智能的火熱,政府將其列為國家的導向,用戶嘗試的想法很強烈,所以很容易一拍即合。
關玉娟:當前企業最大的困難點是什么?
徐飆:規模化是我們最大的難題,用戶的嘗試心態有了,前期試點帶來的效果也有了,但未來如何讓它進一步規模化,值得我們去思考:其一是當一百個前端感知上升到一萬個的時候,這不僅僅是量上的改變,也有對技術的促進作用,這也要求我們需要重新在技術上進行規劃;其二是人員的能力的提升,規模化之后,需要大量的高級人才支撐起龐大的服務體系。
關玉娟:公司這幾年的發展給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?
徐飆:第一個是回過頭看,當初選擇的市場方向——利用國際領先的技術解決中國行業問題的方向沒有錯;第二個是最初選擇的監獄行業也是對的,這也是由當時技術的積累以及市場的剛需所決定的,現在回顧起來,如果當初選擇錯了,在沒有資本的支撐下,我們的收益將無法維持。
現在的智能化雖然競爭很激烈,但卻可以讓人感受到市場的意愿逐年增強,在13-14年的時候我們也會經常思考用戶在哪里,如何去拓展,但現在這些都不需要,因為用戶自己找過來的都蠻多,雖然需求五花八門,但市場的旺盛是無需置疑的。
關玉娟:行業是否有人工智能泡沫的苗頭或者投資過熱引發的不良反應?
徐飆:我覺得已經有出現了狀況,從投資人獲悉從今年下半年開始,沒有行業基礎的AI公司已經很少人問津,在之前擁有核心技術,在全球的比賽中獲得名次便能輕松獲得青睞,現在投資人更重視的技術到行業的落地。這樣會導致留下來的都是具有硬實力的企業,但可能也會讓用戶對AI產品的意愿有所降低。這與國內06-07年做智能分析的狀況相似,第一波技術浪潮的時候,用戶的意愿很高,但后續的發展卻很乏力。對于我們而言,選好了自己的行業,也就相信自己的賽場,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。但整體而言,AI+安防給予我個人的感受還是過熱了。
關玉娟:是否可以這樣認為,安防雖然是AI比較好落地的場景,但實際上落地的量并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大?
徐飆:一方面這個量需要逐步展開,不是一下子便能夠涌現的,另一方面原有的公司也會占據一定的量,并不是每個新進入者都可以分到一杯羹。換句話說,如果新進者沒辦法在算法、技術上與傳統企業拉開一個級別,那么其勝算其實是很低的,因為傳統的企業具備更加扎實的地推及渠道能力。
關玉娟:如何看待人臉識別在當前智能解決方案中占據極高比重的現狀?
徐飆:未來的智能不僅僅是靠人臉識別一項技術帶動,它并不是唯一的東西。例如在監獄方案里面,除了人臉識別還有行為分析,當用戶實現了人臉識別的需求之外,便會思考其他非人臉的應用,在某種層面上講人臉識別帶動其他技術應用的發展。對于中小企業而言,在巨頭們都往人臉識別擠的時候,要么選擇直面挑戰,要么選擇行業規避競爭,我相信后者將更重要。
關玉娟:你們的技術被模仿的可能性大嗎?
徐飆:因為技術每年都在進步,就算市場能夠模仿之前版本的水平,但我們自身也在不斷地演進中,所以意義并不大。現在行業中支持百路的動態人臉識別的廠商起碼有一兩百家,而且差距不會太大,但要到達上千路甚至城市級的匯聚的水平,才是真正考驗實力。因此企業要真正推廣,做十個百路是沒有意義的,大規模應用的才是驗證企業產品、品牌的試金石。
關玉娟:想借助這次訪談,向產業傳達什么?
徐飆:第一,在AI還沒有成為通用技術前,企業都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,并不需要過度懼怕巨頭或者創企,只要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,往深發展,一定能很好地生存下去;第二,解決實際問題是AI企業最關鍵的難題,而不是花俏的宣傳,從這個角度出發,踏踏實實解決行業用戶的問題,在得到認可后也有利于企業未來技術的延伸。
在接受采訪中,徐總不斷強調“在智能行業不是跟誰比誰技術優秀,更多是誰跟用戶的心理預期更加接近”的觀點,如果僅僅拘泥于人臉識別,那么安防+AI是狹隘的,并不能讓行業用戶真正的需求得到滿足,相反新的同質化競爭也會加劇。對于更多的中小企業而言,與其選擇在大賽道上與巨頭們直面競爭,不如在自身專注的蹊徑上融入AI,為用戶創造更多自身的價值要來得更加的實際。